《博館人上學趣II》熊本地震研討會之參訪「雲仙岳災害紀念館」

文/黃嘉慧


 

第 4 屆全國災區講述者國際研討會

2018 年 12 月,有幸收到「日本全國災區講述者實行委員會」的邀請,前往日本熊本參加「第 4 回全国被災地語り部国際シンポジウム (第 4 屆全國災區講述者國際研討會) 」。 3 天 2 夜出差期間除了上臺介紹園區外 (圖一) ,主辦單位特別安排參觀了許多地震遺址以及災害相關紀念館。

【圖一】演講會場

雲仙岳災害紀念館

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地方,就是這次主題「がまだすドーム (雲仙岳災害紀念館) 」。 1990 年 7 月,雲仙岳火山在睽違 198 年後再次活動,日本稱為『平成大噴發』;直至 1995 年 2 月火山活動趨緩,期間無數次的噴發造成 41 人死亡、 3 人失蹤、 2511 棟建築物毀損,累積噴發土石量約 2 億立方米。
      紀念館入口廣場正對面,可以清楚看見當年噴發形成的平成新山 (圖二) 。工作人員說:「興建紀念館的這塊土地,是當年噴發後的堆積物;紀念館面對火山可隨時觀察火山活動狀況,但也因此這裡不適合當避難集合地點。」展館不算寬廣 (圖三) ,但展示內容豐富多樣,也有類似竹山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的地層剝片 (圖四) 。展示館入口有個島原地區的模型,利用投影重現當時火山碎屑噴發的情形,這樣的展示手法吸睛又淺顯易懂。

   【圖二】展館入口廣場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   【圖三】展示場一隅            
【圖四】地層剝片

土石流被災家屋保存公園

離開紀念館後,工作人員驅車帶領大家參觀另一個展區『土石流被災家屋保存公園』 (圖五) ,激動的志工爺爺拿著被土石掩埋的街道照片 (圖六) ,詳細介紹土石宣洩而下時的情況。

【圖五】被土石掩埋的民宅
【圖六】土石流被災家屋保存公園入口

大野木場水保未來館

另一個展區『旧大野木場小学校被災校舎』也必須開車才能到達。平成大噴發時,這裡是一間國小,現已改為『大野木場砂防みらい館 (大野木場水保未來館) 』。這裡有一排被保留下來的國小教室,以及一棟3層樓的火山監控及展示館,地下室則為火山避難所 (圖七) 。我們可以透過逃生當時拍攝的照片得知,火山灰散佈速度之快,生死就在一瞬間 (圖八) 。教室玻璃窗在當下被火山風暴震碎、牆面被火山灰燻黑 、塑膠水管融化 ,火山噴發的威力令人敬畏不已

【圖七】大野牧場國小受災校舍及被火山灰燻黑的牆面
【圖八】火山灰襲擊瞬間及融化的水管

火山噴發!我們準備好了嗎?

臺灣已多年沒有經歷火山噴發,面對未知且不熟悉的災害,我們能如何反應及應對呢? 921 地震就是一個醒鐘,讓臺灣再次重視地震災害;然而火山災害,我們準備好面對了嗎?


✽本人非地質專業背景,敘述火山活動之專有名詞(火山灰、火山碎屑…等)如有使用錯誤,請各位前輩先進多給予指教。